>百科大全> 列表
古代文人为什么要配剑
时间:2025-05-12 16:14:57
答案

剑不仅用于沙场,也是我国古代人雅爱的佩饰武器。

在周秦汉唐2000多年间,一直盛行佩剑之风。

西周到春秋,剑主要用来佩带防身。

另外,腰间悬剑也是一种身份地位的标志,剑只有贵族才能佩带,其他人是不许带剑的。

战国时期铁剑也开始使用,锻制技术达到极高的程度,剑从原来短而厚向长而薄发展,最长者达1米多。

长了有利于实战,但从剑鞘拔出却不方便,荆轲刺秦王时,秦始皇就因为剑长拔不出来而几乎丧命。

至隋唐时期,佩剑之风尤为盛行;古人佩剑方法主要这几种:

1.单耳悬挂法。

这是一种很古老的佩带方法,比较适合于尺寸较短小的剑;

2.剑带挂肩佩剑法。

这是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佩剑方式

3.?式佩剑法。

?,就是用于系佩剑的鼻钮。

剑身若较长,佩于腰间时必须要束紧,否则必会左右晃动,磕磕碰碰,妨碍人的行动,用?式佩剑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。

?一般都装在剑鞘的中部偏上位置

古代文人为什么手拿一把扇子
答案

在古代扇子既可以用来生风凉,也不仅是一种艺术品,成为了一种身份地位趣味的象征,成为了古代社会角色的道具。

文人墨客用折扇,军师轻摇鹅毛扇,丫鬟小姐用团扇,贩夫走卒大蒲扇。

每一个扇子名称后面都有其典故,都代表着文化名人对扇子的喜爱,以及折射出来的扇子的文化意义。

古代文人用的墨是怎么弄的
答案

古代制墨全部采用手工制作,主要工序有炼烟、和料、制作、晾干、描金。

1.炼烟:是用不完全燃烧的方法从松枝或油脂中提取烟尘,分别得到松烟和油烟。

2.和料:是先将胶用文火熬烊,投入色素原料和添加原料,充分搅拌,杵捣均匀。

3.制作:将坯料按规格搓拓成浑然无缝隙的墨果,压入墨模成形,成为各种形状,墨面印上了精细的装饰图案及文字。

4.晾干:晾干有平放、入灰、扎吊三种方法。

平放晾干的初期,墨要不断翻转,使干燥收缩时自然拱翘的墨体自行恢复平整。

晾墨环境温度、湿度要严格控制,风大、阳光直晒、过分干燥都会导致墨内水分析出不均匀,以致产生碎裂纹。

温度过大也不好,会使墨出现霉变,影响墨的质量。

5.描金:墨干燥后,还要将墨面上的款识纹样作描金添彩处理,描金层要求光亮、整洁、色层均匀。

描金的作用,不仅是好看,而且有密封作用,使墨保持一定的湿润度。

推荐
© 2025 偶读知识网